欢迎来到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OA|VPN

企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动态

(坐着公交看蚌埠)公交“下乡” 乡镇蝶变

2021-06-29 09:03来源:公共交通集团

    大道通途,从古走来,一头连着历史,一头伸向未来。
    漫漫长路上,发展长河中,公交通达的地方,就是热闹欢腾的地方。这是老百姓用脚走出来的真理。
    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发展的列车速速开启。当一声清脆的公交车鸣笛响彻马城镇上空,这片渴望发展的蓬勃热土,终于迎来了新变化。

   【这里有了新变化】
    公交线串起偏远乡镇发展之线
   “马城通公交车了!”
    王凤海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入冬以来又一次大降温,空气里都是清冷的味道。可马城镇通公交车的消息却火热地传播开了。
    他一路小跑到公交车站,跟着人流坐上了崭新的180路公交车。整洁明亮的车厢,呼呼吹出来的暖气,播着悠扬音乐的车载电视……一切都让他觉得新鲜,一切都又那么熟悉。
    坐公交车,这不是第一次。可在家门口就坐上崭新的公交车,这让王凤海不禁想起老父亲挂在嘴边的话,“啥时村里通公交,我这老骨头也能多进城转转。”
    几辈人的期盼,几代人的等待。2020年12月2日,180路公交车的开启,结束了马城镇多年来不通公交的历史,也宣告了市域公交一体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一路欢歌一路行。坐上180路公交车,这些年周边的变化像放电影一样,在王凤海的眼前不断闪现。他是马城镇马城村人,几十年扎根乡土,这里的每一寸变化都让他欣喜,铭记于心。
   “车辆前方到站,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从马城镇政府终点站上车,第一站就是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大楼。从以前小小的乡镇卫生院,到如今建成的气派大楼,让老百姓不仅在家门口能看上病,还能享受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一个医院的建成,改变的不止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有固守多年的就医习惯,有了公交车的通达,周边乡村百姓就医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选择。
    从马城镇到终点站客运南站,禹会村是必经之站,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在这里。禹会村遗址出土了大量龙山时代晚期的文物,为研究夏代立国前后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集禹会村遗址博物馆(含考古工作站)、公共考古体验园、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必将吸引更多的四方游客来此参观游玩。
    说起冯嘴子村,不得不说的就是花鼓灯,该村也是180路公交线路上的重要一站。“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位于马城镇,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将“东方芭蕾”花鼓灯这张闪亮的蚌埠名片传得更远、更广。
    一条公交线,覆盖了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冯嘴子村、涂山风景区、蚌埠花博园、禾泉农庄等文旅资源,也串起了马城镇的发展之线。如今,乘坐公交车来到马城镇,街道高楼林立,商铺琳琅满目,马城镇告别了以往“农村集市”的刻板印象,成为奋进的代名词。目前,该镇以产业为翼,借助资源、交通、政策等优势全力打造禹会区建材物流产业园,以强力后劲打造成为城市西隅的腾飞之马。

   【为了这些新变化】
    市域公交一体化让居民享受均等化服务
    乡镇大发展,交通要先行。
    发展的渴望,百姓的诉求,成为推动公交线路通达的重要动力。
    无独有偶。马城镇作为市域乡镇蝶变的重要范本,为市域一体化发展也提供了思路。而作为实现市域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市域公交一体化已迫在眉睫。
    2020年4月29日,市政府第97次专题会审议通过《蚌埠市统筹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建设”。计划利用1-2年时间,逐步完成15条城乡间公交线路和7条农村客运班线的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造,建立完善优先发展公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市域公交线网覆盖率,构建层级分明的“市—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统筹构建市域公交一体化工作格局。
    2020年7月,我市正式启动市域公交一体化工作,目前全市六区已全面完成。共计收购了市区内176台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车辆,开行城乡公交线路20条,覆盖所有乡镇,解决了部分区域,如马城镇、沫河口、曹老集、梅桥、淮滨社区、安徽科技学院、涂山风景区等地多年不通常规公交的问题,让城乡居民共享1元乘车的公交均等化服务。
    具体来说,淮上区开通了171路、172路、173路、175路、176路、177路;高新区开通了152路、153路;禹会区开通了180路、181路、182路、183路、185路、186路、187路;龙子湖区开通了137路、157路;蚌山区开通了161路、162路、163路;经开区延伸了公交115、117路至安徽科技学院。
    市域公交一体化新开公交线路及村村通公交班线票价和市区运营公交票价一致,普通票价一元,空调车票价两元,月票和免费的乘车卡均可通用,真正让城乡间居民享受到了公交均等化服务。

   【还可以这样变】
    加速场站建设打通“末梢神经”
    事实上,偏远乡镇开通公交线,绝非设计几个站点、投入几辆公交车那么简单。
    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关键的,就是给公交车“安家”。而场站建设却偏偏成了各个环节中最难推进的一步。
    而180路公交线,也因场站建设滞后,目前仍在骑路停靠。沿着终点站向里走,道路两侧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停靠着,一位公交驾驶员正在路边刷车。
    车辆停放不便、充电无法解决、存在安全隐患……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公交场站建设势在必行,而且要加速进行。“目前有180、181、182、183、185、186、187七条公交线,终点站都在这里,形成了辐射周边的公交通达网络,每日客流量在两三千人次左右。”据马城枢纽站站长王宗保介绍,目前公交场站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成为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瓶颈。根据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指标,至验收期应建成公交场站面积达39万平方米。我市目前拥有公交场站总面积35.8万平方米,与公交都市创建标准相差3.2万平方米。
    此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交规划》中明确的中心城区公交场站落实不到位,且部分城市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等建设过程中,未同步规划公交场站,也未实现公交场站“五个同步”,影响公交线路系统布局,造成公交线网结构不够优化,中心城区线网过密,部分区域公交覆盖率不足,仍存在公交服务的盲区。另外,还存在公交线路直线系数小、重复系数高、绕行距离大;各级线网之间接驳关系不合理等问题。
    公交场站作为城市交通的“末梢神经”,是连接公共交通出行和社区服务的重要节点,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久前,北京首个“空中花园”公交场站已完工,预计年内投入使用。该站不仅具有立体停车功能优势,还配有篮球场、康体步道、休闲廊架等绿色休闲设施,在新建、改造场站项目中积极融合多样化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公交场站由“交通化职能”向“社区化职能”转变。

上一篇:“蚌埠通卡”互联网+移动充值平台正式上线
下一篇:蚌埠公交召开6月份安全例会
返回列表页
Top